回顾

上次我们谈到,因为个人投资相对于机构投资来说,投资主体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更高,所以几乎没有办法对于个人投资者建立全局的优化模型去寻求最优的投资组合,甚至于在实践中找到一个简单统一的度量标准——如机构投资者偏爱的风险收益比——来进行投资判断都不可行。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个人理财的核心问题是分类:按照资金的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以期做到隔离风险同时理清各类别下投资的思路。

我们也谈到这样的思路其实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被持续的践行着。我们只是将它归纳整理,加以系统的论述罢了。其实不单是个人理财中用到分类作为处理复杂情况的核心思路,实际上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在它们的管理组织中也反复的使用这一方法。比如上汽集团就下设有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子公司。中国移动也分设各省子公司,其中广东移动经常在营收方面占据中国移动半壁江山。集团公司进行分类整合的目的大致有风险隔离、资源整合利用、调整组织结构、便捷管理和本地化等不同方面,虽然与个人投资者进行分类的目的不完全一致,但是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

那么个人理财与机构投资之间的区别就是仅止于此吗? 当然不是。在投资对象复杂度上,个人理财与机构投资之间也是有显著的区别的。

投资对象复杂性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快速问答:个人理财与机构投资在投资对象复杂度上,哪个更为复杂。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简单的选择机构投资。其实机构投资者面对的投资对象往往十分简单:大多数公墓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债券、股票和现金。虽然期货、期权也可以投资不超过3%的份额,但是大多数基金经理根本不会关注这两种产品。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要广泛一些,但是具体到某个基金,往往也是偏重于某一个投资领域,如股票,如股权等等。说到底,机构投资者一是受到具体制度的约束,二是具体管理基金的经理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投资偏好,所以往往专注于同一市场、甚至是某个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进行投资。

而个人投资者则不同。因为个人投资者,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没有具体的市场偏好,所以每一个市场,每一处闪现的投资机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同样的困难、也是同样的容易,也都是可以尝试去争取的方向。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为个人投资者的这种行为特质点赞,但是作为一个客观现象,必须得到承认。

正是这种在投资对象上的复杂性,使得个人理财比起机构投资来说更加的具备挑战性。

综合来说,个人理财区别与机构投资的特征是:

  1. 个人投资者在具体需求与风险偏好上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更高;
  2. 个人投资者潜在的投资对象范围更广、更具备挑战性。

针对于此,我们在上篇文章中提出建立严格的安装资金用途的分类投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此处,我们要介绍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反省。

你一定听过专业投资者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总结过往的投研经历,你也一定听说过孔夫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不错,反省,当然包含这些。但是此处,作为个人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思想,当然包括更深刻的内容。针对个人投资的特点,我们提出的反省,是前瞻性的反省。即假定你成为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你,回过头来看现在的你,你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还能成立吗。之前读过我的文章,或者上过我的课程的学生,应该熟悉我的风格。前瞻性反省,我把想法提出来了。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先留给你们作为思考。以后我们再做深入的探讨。我始终相信只有自己想明白的东西才可能成为你自己的武器。在此文结束之前,我还是以一个我自身的故事,对于前瞻性反省做一个隐喻。

我二十郎当岁的时候,也如同我的学生一样,正青春,正”疯发”。那时如果有人对我说买份保险吧,我会搪塞着,公司有买。其实心里想的是:我只管生前尽情尽兴,哪管死后“遗臭万年”。而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是那么的爱她,怕她受哪怕一点的委屈。如果我死了,想到她在孤苦无依的伤心时还要为如何接待悼念的亲朋,如何安排我的身后事而背负经济的压力,我是绝不安心的。这时,人寿保险,尽管大数定理告诉我,这不是划算的投资,但是却是我能够接受的理财安排。也在这时,回头看,若我二十郎当岁,就能够有这样的经济安排,那么每年所需付出的就只是一顿炸鸡啤酒的钱,远远的低于现在支付的保费。原因是金钱的时间价值。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清华的师兄,因为癌症经济上陷入了困顿。这让我觉得恐慌。仔细一了解,现在癌症可以治疗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坏事是费用高得离谱。我想对”十年前的我”说,我依然不怕死,依然要把生活过得尽情尽兴,但是现在的我,不能死,不敢死。所以,如果我也不幸罹患重疾,我要挣扎,要苟延残喘。那么“十年前的我”,如果了解了“十年后的我”的心意,该做出怎样的理财安排呢?